持续改进

TS16949认证标准理解-8.5.1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1.1 组织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确定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见 ISO 9004:2000 附录 B 中的示例)。
8.5.1.2 制造过程的改进
制造过程改进应持续地关注于产品特性及制造过程参数变差的控制和减少。
注1: 在控制计划中将受控特性形成文件。
注2:持续改进是当制造过程有能力且稳定或当产品特性可预测且满足顾客要求时实施的。

理解与实施要点
持续改进是企业发展、增强参与竞争能力并取得优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因为市场千变万化,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增多且越来越高,竞争对手在前进、同行业的产品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若总以老产品老面孔、老的管理模式来应对这种变化,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被顾客抛弃。
市场严格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因此,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人员素质、产品适应性和新产品诸方面进行改进,以改善企业的总体业绩、提高竞争实力并让所有的相关方都满意。由于改进是无止境的,所以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永恒目标。组织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这种永恒变化的环境,坚持持续改进,进行动态管理。
持续改进的目标:
持续改进的目标是使所有顾客和相关方获得更多的“实惠”,因而更满意,使组织自身获得更多的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性能价格比更高的产品,改进服务质量,使顾客更感“物有所值”;减少排污,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健康文明发展方面做出更多贡献;通过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和效益使其他相关方得到更多回报等。
持续改进的对象:
持续改进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和过程。为此,对持续改进机会的识别应考虑到全局性问题,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过程的优化重组的组织结构等;这应考虑到围绕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有效性的问题;也应考虑对产品实现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局部改进。
渐进式的持续改进,存款现有的过程中,由现有职能部门进行渐进的改进活动,即为提高实现目标,满足要求能力而反复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应按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改进需要:根据进行中的信息,识别改进机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优先改进的领域,并记录需要改进的原因。
2)目前状况分析:评价现有的过程有效性和效率,并分析有关数据,以便发现哪类问题最常发生,确定改进的特定问题和改进目标。
3)原因分析:识别并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4)确定可能解决问题的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替代办法。针对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选择并实施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5)评价效果:确认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实现了改进的目标。
6)将经验证的有效措施规范化,一般宜修改原有控制文件,并付诸实施。
7)评价实施改进措施后的过程: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估,并考虑将其推广。
8)需要时,对遗留问题重复上述步骤,继续开展改进活动。
突破性持续改进,对现有过程进行重大改进或实施的新过程,可称为突破性项目。这类项目通常由日常运行之外的跨职能的小组(横向协调的小组,可由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来实施。突破性项目通常包括对现有过程进行重大的再设计,它应按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包括以下活动:
1)定改进目标和项目的总要求;
2)分析现有过程并认清创新性变更的机会;
3)策划并确定过程改进;
4)实施改进,对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
5)评价已完成的改进,包括吸取教训。
全面开展持续改进活动,理解持续改进对个人发展及整个组织的重要性,具有持续改进的心态,从而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持续改进的目的才能达到。在各职能部门和职能小组的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地开展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应抓住以下两点:
1)从高层管理层和各级管理者做起,在整个组织内营造必须持续改进的危机意识,营造持续改进氛围;
2)制定积极的政策去引导和鼓励员工实施持续改进,对作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给予相应奖励。
持续改进是组织突出强调的要求,也是现代质量管理活动的精髓之一,为促进持续改进活动,组织应当:
1)通过质量方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
2)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的方向;
3)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寻求改进的机会,并做出适当改进安排;
4)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改进;
5)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持续改进可采用适当的技术,常用的方法如:
1)控制图;
2)试验设计(DOE);
3)PPM分析;
4)动作分析/人机工程分析(IE工程)。
持续改进的项目可包括,但有限于:
1)设备的非正常使用时间(停机时间/更换零件的时间等);
2)临时的测量系统能力;
3)制造平均值未集中于目标值;
4)顾客不满意(抱怨、退货、错送、交货不足、顾客忧虑、顾客索赔);
5)场地、人才、材料使用不当或浪费等;
6)首批制造能力低于100%;
7)成本较高;
8)难以装配和安装;
9)过多的搬运和贮存等;
10)不合格的分析结果(返工/返修/报废/退货等);
11)作业周期的时间过长;
12)工厂内的无附加值空间;
13)过度的变差。
计数值和计量值的改进:
TS16949标准有关计数值和计量值的概念
a)计量值是针对产品的特性而测量得出的数据;
b)计数值是针对产品的缺点数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
对于制造过程而言。持续改进的焦点应放在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的控制和变异上。因为产品特性是顾客关注的焦点,而过程参数的不稳定或变异会影响到一个或多个产品的特性。
区分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和改革创新的含义:
1)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的质量活动;
2)持续改进是指已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再提高,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3)改进创新是指新机会、新观念、新产品、新过程、新构架等涉及全局性的活动,它往往是一个飞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