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TS16949认证TS16949标准理解8.5.3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 4.2.4);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理解与实施要点
预防措施的目的是避免潜在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是ISO/TS16949突出强调的质量活动,通过预防措施,可以真正的将浪费减少到最少。
采取预防措施前,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并决定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因为有些预防措施,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但最终效果并不好。因此不花钱和不花过多的钱就能做好预防措施是值得提倡的。
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如:
1)内/外部TS16949认证质量审核报告分析;
2)顾客投诉报告分析;
3)不合格品统计报告分析;
4)进货、过程、最终检验与试验的统计报告分析;
5)维修报告分析;
6)管理评审报告分析;
7)其他报告分析。
TS16949预防措施的步骤为:
1)资料或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描述现象现状;
3)潜在后果分析;
4)提出预防措施;
5)实施预防措施;
6)预防措施效果确认;
7)标准化作业;
8)提交管理评审。
目前,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组织不能有效地识别预防的机遇,甚至运行数年一项预防措施也提出不来,只是有一份预防措施程序文件一直放在那里,未成实质用途。究其原因在于对预防措施的规律缺乏了解,有效的方法有:
1)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全面地分析产品和过程失效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及后果,在策划中做出周密安排,掌握失效分析技术、查找不合格的隐患,评价预防措施的需要,特别是在设计和开发中采取预防措施,都是极有助益的。
2)运行统计分析计术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找寻产品和过程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发现有出现不合格的“苗头”,就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预防措施活动难于开展,与不善于应用统计分析技术有关。
3)收集同行的信息
从同行业组织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借鉴,引以为戒,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经验交流、专题报告等)获取有关他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的信息,并用于提高质量、改进过程和完善质量管理休系。